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凝集法)
[通用名称]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凝集法)
[包装规格]100人份/盒(20人份×5);
[预期用途]本品用于检测出血清和血浆中的螺旋体Treponema(TP)抗体及测定其抗体效价。
[检测原理]
将Treponema Pallidum(Nichols株)的精制菌体成分包被在人工载体明胶粒上。这种致敏粒子和样品中的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进行反应发生凝集,产生粒子凝集反应(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PA法),由此可以检测出血清和血浆中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并且可用来测定抗体效价。
[主要组成成分] 本试剂盒是由下述试剂和附带器具组成。
试剂组成
包装
规格(注)
|
溶解液
(液状)
|
血清稀释液
(液状)
|
致敏粒子
(冷冻干燥)
|
未致敏粒子
(冷冻干燥)
|
阳性对照血清
(液状)
|
20个测试×5
|
8mL/瓶×l
|
29mL/瓶×1
|
0.6mL/瓶×5
|
0.6mL/瓶×5
|
0.5mL/瓶×1
|
55个测试×4
|
18mL/瓶×1
|
60mL/瓶×1
|
1.5mL/瓶×4
|
1.5mL/瓶×4
|
0.5mL/瓶×1
|
注)进行定性试验时的样品数
A:溶解液(液状)
用于调制致敏粒子和未致敏粒子。
B:血清稀释液(液状)
用于样品的稀释。
C:致敏粒子(冷冻干燥)
调制浓度为1%的Treponema Pallidum(Nichols株)致敏明胶粒子。
D:未致敏粒子(冷冻干燥)
经单宁酸处理调制浓度为1%的明胶粒子。
E:阳性对照血清(液状)
用抗Treponema Pallidum(Nichols株)家兔免疫血清调制成抗体效价为1:320(最终稀释倍数)。
附带器具
滴管 25/ul 2支
该滴管只用于致敏粒子和未致敏粒子的滴入,请不要作为其他使用。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2-10℃下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
[适用器具]
使用本试剂时,请准备好以下器具。
微量反应板 U型
微量加样器 25ul(0.025mL)
微量滴管 25ul(0.025mL)
移液管 微量移液管和刻度滴管
滴管
平板混合器
判定用观测板
[样本要求]
1.样品中如果存在红细胞等其他有形成分,会给反应带来不便,所以应在离心除去之后再进行检查。
2.血清样品即使钝化也不会影响检查结果。
[检验方法]
如果利用自动分析测定装置来使用本试剂时,请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以下所述是手工操作方法,请连贯地进行操作。
试剂的调制
A:溶解液(液状)
按照测定操作规则使用。
B:血清稀释液(液状)
按照测定操作规则使用。
C:致敏粒子(冷冻干燥)
加入一定量的溶解液进行调制。
请在使用前30分钟于室温(15-30℃)下进行调制。
D:未致敏粒子(冷冻干燥)
加入一定量的溶解液进行调制。
请在使用前30分钟于室温(15-30℃)下进行调制。
E:阳性对照血清(液状)
按照测定操作规则使用。
1.方法1(参照表1)
1)用微量滴管将血清稀释液滴入微量反应板 孔中(100ul),从第2孔至第4孔各滴1滴(25ul)。
2)用微量移液管取样品25//L至第l孔中。然后用微量加样器或微量移液管以2n的方式从 孔稀释至第4孔。
3)用试剂盒中提供的滴管在第3孔中滴/Xl滴(25/JL)未致敏粒子,在第4孔中滴入1滴(25ul)致敏粒子。
4)用平板混合器以不会导致微量反应板内容物溅出的强度混合30秒钟,加盖后于室温(15~30℃)下水平静置。2小时后,在观察镜上记录并观察其反应图像,或者利用免疫稀释判定装置进行测定。另外,即使静置至次日也不影响判定结果。
表1
Well No.
|
1
|
2
|
3
|
4
|
血清稀释液(ul)
样品(ul)
|
100+
25 →25
|
25+
25 →25
|
25+
25 →25
|
25+
25 →25
|
样品稀释倍数
|
1:5
|
1:10
|
1:20
|
1:40
|
未致敏粒子(ul)
|
|
|
25
|
|
致敏杠于(ul)
|
|
|
|
25
|
最终稀释倍数
|
|
|
1:40
|
1:80
|
进行混合,盖上盖后静置反应2个小时
|
判 定
|
在方法1中判定为阳性的样品,请再用具有确定意义的方法2进行检测。
方法2(参照表2)
1)用微量滴管将血清稀释液滴入微量反应板 孔中,共计4滴(100ul),从第2孔至 一孔各滴入1滴(25ul)。
2)用微量移液管取样品25ul至第l孔中。然后用微量加样器或微量移液管以2n的方式从 孔稀释至 一孔。
3)用试剂盒中提供的滴管在第3孔中滴入1滴(25ul)未致敏粒子,从第4孔至 一孔各滴入1滴(25ul)致敏粒子。
4)用平板混合器以不会导致微量反应板内容物溅出的强度混合30秒钟,加盖后于室温(15-30℃)下水平静置。2小时后,在观察镜上记录并观察其反应图像,或者利用免疫稀释判定装置进行测定。另外,即使静置至次日也不会影响其判定结果。
表2
Well No.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血清稀释液ul)
样品或阳性
对照血清(ul)
|
100+
25
→25
|
25+
25
→25
|
25+
25
→25
|
25+
25
→25
|
25+
25
→25
|
25+
25
→25
|
25+
25
→25
|
25+25
→25
|
25+25
→25
|
25+25
→25
|
25+25
→25
|
25+25
→25
|
样品稀释倍数
|
1:5
|
1:0
|
1:20
|
1:40
|
1:80
|
1:160
|
1:20
|
1:640
|
1:1280
|
1;2560
|
1:5120
|
1:10240
|
末致敏粒子(ul)
|
|
|
25
|
|
|
|
|
|
|
|
|
|
致敏粒子(ul)
|
|
|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量终稀释倍数
|
|
|
1:40
|
1:80
|
1:160
|
1:20
|
1:640
|
1:1280
|
1;2560
|
1:5120
|
1:10240
|
1:40
|
进行混合,盖上盖后静置反应2个小时
|
判 定
|
3.对照试验
1)能够确认每例样品未致敏粒子的反应(最终稀释倍数1:40)均是(-)。
2)能够确认每次检查中血清稀释液和致敏粒子以及未致敏粒子的反应均是(-)(介质对照)。
3)每个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血清都要与样品用相同的测定方法进行试验。阳性对照血清调制成抗体效价为1:320(最终稀释倍数)。
4.吸收操作
对于未致敏粒子和致敏粒子均显示(±)以上凝集的样品要按照下列顺序在完成吸收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再试验。
1)取用定量的溶解液调制好的未致敏粒子0.95mL至小试管中。
2)加入样品50ul混合,于室温(15~30℃)下放置20分钟以上。
3)离心分离(2,000rpm 5分钟),然后分取上清液[吸收完毕的稀释样品(1:20)]50ul至反应板第3孔中,特别注意不要混入粒子。
4)从第4孔以后,要预先各滴A25ul血清稀释液,从第3孔至 一孔用微量加样器或微量移液管以2n的方式进行稀释。
5)以后就与[检验方法](2-3)以后同样的操作进行判定。通常情况可以用上述的吸收操作吸收完全,但如果吸收不净时,请使用其他的检查方法。
[结果的判定方法]
1.反应图像的判定
在判定用观测板上静置微量反应板, 观察粒子的反应图像。将反应图像与介质对照的图像进行比较并参照表3进行判断。
表3
反应图像
|
判定
|
粒子成纽扣状聚集,呈现出外周边缘均匀且平滑的圆形
|
(-)
|
粒子形成小环状,呈现出外周边缘均匀且平滑的圆形
|
(±)
|
粒子环明显变大,其外周边缘不均匀且杂乱地凝集在周围
|
(+)
|
产生均一的凝集,凝集粒于在底部整体上呈膜状延展
|
(++)
|
2. 判定基准
阳性:
未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40)的反应图像判定为(-),
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80以上)的反应图像判定为(+)时,最终判定为阳性,进行方法2的测定时,将显示出反应图像为(+)时的最终稀释倍数作为抗体效价。
阴性:
无论未致敏粒子呈现何种反应图像,只要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80)的反应图像显示为(-)时,最终判定即为阴性。
保留:
未致敏粒子(最终稀释倍数1:40)的反应图像判定为(-)且致敏粒子(最终稀释
倍数1:80)的反应图像判定为(±)时,最终判定为保留。
注):通过本试剂判定为抗体阳性或保留时,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检查要进行经时检查并与其他的检查结果和临床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判断。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1.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学试验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本试剂检测结果只能提示血清或血浆中有无TP抗体存在,而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的 标准。
2.抗体测试阴性的样品并不能排除的可能。
[产品性能指标]
1.特异性试验
自存标准样品按规定进行试验时,阳性标准样品的抗体效价相对于标准值在±1管以内,阴性标准样品在1:80(最终稀释倍数) 下不会显示凝集图像。
2.灵敏度试验
试剂盒中带有的阳性对照血清按规定进行试验时抗体效价相对于标准值(最终稀释倍数1:320)在±1管以内。
3.重复性试验
对同一样品(最终稀释倍数1:160以上) 重复进行5次测定,各抗体效价 频数在±1管以内。
4.相关性
取样品391例,研究它们和对照品(间接红细胞凝集反应)的一致率,结果如下所示。
样本例数 n=391例
±1管以内一致率 100%